您的位置: 首頁 > 西街觀察

降糖不是減肥,用藥不是亂用藥

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楊月涵 網編:劉浩天 2023-12-07

“減肥神藥”的風還在刮。近日,有媒體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盡管司美格魯肽在中國尚未獲批減重適應癥,但其濫用于減肥的情況卻普遍存在,特別是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上,銷量異?;鸨?/p>

人們常說,減肥沒有捷徑,但司美格魯肽恰恰構建了這樣一個捷徑。一針瘦十斤、不節(jié)食不鍛煉、實現(xiàn)躺贏式減肥……社交媒體的“心得”帖上,司美格魯肽被捧上神壇。

復盤下來,司美格魯肽的爆火符合互聯(lián)網時代的出圈路徑:馬斯克作為KOL站臺,社交媒體造勢,多渠道種草,增加品牌曝光度,最終聚量突圍成功打開消費市場。

但藥終歸不是普通消費品,更何況還是本該用于降糖的處方藥。在充滿誘惑的減肥神話里,“是藥三分毒”的道理被拋之腦后,而在火爆的訂單中,處方藥濫用的問題亦攤開在了陽光之下。

長期以來,醫(yī)院始終對司美格魯肽持謹慎態(tài)度,但有時電商平臺銷售司美格魯肽卻打開了另一扇門。開處方淪為“走流程”,提交信息后,用時不到5秒即顯示開出一張電子處方。

在那些多盒優(yōu)惠的誘導、隨意開方的便利中,原本該被注意的副作用被無意或者有意地忽略了。

幾乎與司美格魯肽同期,“止咳神藥”右美沙芬亦出現(xiàn)濫用跡象。通過網絡,成癮性處方藥買賣已形成一條灰色產業(yè)鏈。

認知的偏差往往會導致人們對危險的輕視,社交媒體上魚龍混雜的信息也容易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賣藥畢竟不是賣菜,可以任由供需無限主導,可以人為制造出各種所謂的“需求”。

醫(yī)囑用藥人命關天,越是專業(yè)機構,越應該守好安全的底線。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更不應該做甩手掌柜,面對形同虛設的開處方流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我國現(xiàn)已列管456種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兩個整類物質,是世界上列管藥品最多、管制最嚴的國家之一。監(jiān)管也多次升級,去年12月1日實施的《藥品網絡銷售監(jiān)督管理辦法》明確表示,通過網絡向個人銷售處方藥的,應當確保處方來源真實、可靠,并實行實名制。

防止處方藥濫用,堵上網售渠道的漏洞是關鍵一環(huán),卻不是唯一一環(huán)。

零售企業(yè)如何加強處方鑒別能力、如何防止同一處方在不同藥店的反復使用,藥品網絡銷售平臺如何保證交易全過程信息的真實、準確、完善和可追溯,社交媒體平臺如何處理虛假夸大藥物療效的內容、筆記,都是應有之義。

從個人角度,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用藥亦是如此。一切減肥應以健康為基準,一切用藥應以安全為前提。在對真假難辨的信息上頭之前,不妨先冷靜下來想一想,是否已經落入了消費主義陷阱?陷入“服美役”的怪圈?

求解處方藥濫用,是一個典型的“木桶效應”問題。個人對自己負責,平臺嚴格遵守規(guī)定,監(jiān)管及時堵住漏洞,只有多方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短板”,最大程度地釋放效力。

北京商報評論員 楊月涵

右側廣告

本網站所有內容屬北京商報社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報總機:010-64101978 媒體合作:010-64101871

商報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和平里西街21號 郵編:100013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010-82011988)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276691 舉報郵箱:bjsb@bbt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0800372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45556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22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