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周刊 > 文化 > 潘家園

我們都是傳承人

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盧揚 張茜琦 網(wǎng)編:段躍 2021-07-22

近日,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舉辦的第一屆非遺文化節(jié)中,30余位國家級、省級非遺大師現(xiàn)場秀出絕活。北京商報記者現(xiàn)場采訪多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了解到,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像潘家園這樣的文化企業(yè)幫扶下,經過近幾年的發(fā)展,各自傳承的非遺技藝在群眾認知度、大眾普及度、傳承發(fā)展等方面均得到了明顯改善。他們表示,“非遺傳承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每一項技藝能夠得到延續(xù)、發(fā)展,讓技藝所承載的民族文化內涵得到傳承”。

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堅持

核雕(光福核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周建明

明有奇巧人,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中學課本中的《核舟記》將核雕技藝描述得惟妙惟肖,而如今的核雕技藝傳承人,也能在徑寸之木上雕刻世界。作為核雕(光福核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周建明覺得自己不光要把技藝傳承發(fā)展,也要讓核雕產品走向世界。

從最初的跑市場、找原料,到帶動全村、打響舟山名聲,再到走進北京、扎根潘家園,周建明這一路走來,可以說是荊棘坎坷。但又因生而逢時,能夠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讓核雕技藝得以傳承發(fā)展,讓核雕產業(yè)蒸蒸日上。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很多傳統(tǒng)技藝都從手工藝變成了機器工藝,但周建明卻一直不忘初心,堅持“慢工出細活”的手工雕刻,“核雕是細工慢活,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條沒有捷徑的路,只有一步一步地走出來,所以我一直會堅持一刀一刀地創(chuàng)作作品”。周建明表示。

從鮮有人知到名揚海外

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楊福喜

在近代火藥武器問世前的漫長歷史中,弓箭一直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武器。清朝更是以弓馬得到了天下。隨著社會發(fā)展,弓箭也曾“沒落”到鮮有人知的地步。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楊福喜意識到,不能讓這門中國傳統(tǒng)手藝“絕版”。

200多道制作工序、上百天的制作工期、20多種天然材料……在制作者的眼手協(xié)調下,一張上得了臺面的弓才能做出來。

“目前玩?zhèn)鹘y(tǒng)弓箭的人可以說是‘往來無白丁’,買家國內國外都有?,F(xiàn)在我已經不需要擔心弓箭銷售問題,在未來的傳承發(fā)展上,我希望能夠依托潘家園這樣一個具有濃厚文化氛圍的環(huán)境,讓更多的年輕群體參與到弓箭文化、射禮之中,因為他們才是未來的主角。”

從田間地頭走上國際舞臺

京西太平鼓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高洪偉

“京西太平鼓”不是一種樂器,而是流行于門頭溝地區(qū)的傳統(tǒng)舞蹈。隨著京西太平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曾是田間地頭閑暇時跳的舞蹈,也走上了更廣闊的舞臺。

“太平鼓在唐代時候就已有記載。我們所用的這個鼓是沒有鼓身的單面羊皮鼓,外形與團扇相似。很多不了解的百姓覺得我們這是扇子舞,其實不然。”高洪偉介紹,近幾年京西太平鼓作為國家非遺項目獲得了很多政策扶持,得到了大力推廣,讓這一田間地頭舞蹈也走上舞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希望本次能夠依托潘家園這一國際知名打卡地,將京西太平鼓傳到更遠的地方。

從原汁原味到百分百原創(chuàng)

泥塑(北京兔兒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雙彥

手持搗藥杵,衣著韋陀菩薩紅袍,身后單挑一桿靠背旗,神色凜然莊重,這是老北京人記憶中的兔兒爺形象,也是雙彥手下兔兒爺幾十年來一直存在的形象。“非遺文化保護的是傳統(tǒng),加上現(xiàn)代元素的創(chuàng)新后只能被稱作藝術品。”在泥塑(北京兔兒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雙彥看來,非遺傳承一定要原汁原味才對。

兔兒爺是男是女?為什么要背一桿旗子?面對這樣冷門的問題,雙彥老師現(xiàn)場逐一為游客解答。“非遺傳承一定不能忘了傳承非遺文化。”

相較于雙彥對兔兒爺原汁原味的傳承,雙家其他的泥彩塑作品盛名在外的原因是創(chuàng)新。“這一行最艱難的是創(chuàng)作,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仿冒別人的作品。我敢說,我們的作品百分之百都是原創(chuàng)的。”

從敬畏到創(chuàng)新 雕工見匠心

潭柘紫石硯雕刻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尚征武

硯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因其質地堅實,能傳百代,歷來為文人所鐘愛。在北京門頭溝潭柘寺鎮(zhèn)西部山上便有一種適合制硯的紫石,所產硯臺稱為潭柘紫石硯。一方好硯,除了要有好的材料,雕工也要與之相匹配。

一塊原石拿到手中,要先大概對石頭有個判斷,為它進行創(chuàng)作構思,下刀后,也要根據(jù)石頭內部紋理的變化進行創(chuàng)作調整……在尚征武看來,雕硯就是雕琢匠人的內心,只有內心對藝術充滿敬畏以及不斷地追求、創(chuàng)新,才能創(chuàng)作出富有靈魂的作品。

但尚征武也表示,隨著數(shù)字化發(fā)展,機雕讓潭柘紫石硯能被更多人認知。“很多手藝人比較反感機雕,但我覺得這對雕刻行業(yè)是一個補充,能讓市場更廣闊。手工雕刻產量小、價格高,機雕產量高、價格低。當然,手工雕刻技藝是潭柘紫石硯值得永久收藏的價值所在。”

從京城“抖”向世界

抖空竹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張國良

在大眾體育、全民健身的環(huán)境下,您要是不知道空竹,那就OUT了。作為老北京著名的三響之一,空竹比鴿哨、吆喝更貼近生活,而且無論男女老少,都能“抖一下”。從南到北,空竹形式相似,名稱各異。但說起北京現(xiàn)如今還在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只剩“空竹張”一家了,張國良就是現(xiàn)在的傳承人。

傳統(tǒng)的空竹、創(chuàng)新的空竹、簡易的空竹,木頭做的、塑料做的,在第一屆非遺文化節(jié)中,空竹展臺有點“忙”。作為中國特色的、用竹木制成的傳統(tǒng)玩具,張國良空竹制作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空竹系列作品,屢獲獎項。

參展、表演、創(chuàng)作,張國良的日常生活一直圍著空竹轉,盡管現(xiàn)在空竹文化參與人群廣泛,并且在老中青三代中都有大量的人喜歡,但他的目標是要把空竹文化“抖”向世界。

從興趣愛好到終身事業(yè)

皮影民間藝術傳承人 周樹飛

現(xiàn)代孩子看動畫知道迪士尼,但對爺爺奶奶們來說,皮影戲就是他們小時候的迪士尼。“70后”的周樹飛因受家庭環(huán)境熏陶,從小就喜歡皮影,最終把愛好當事業(yè)。

“皮影戲發(fā)展現(xiàn)狀堪憂。”周樹飛說到皮影現(xiàn)狀,不禁表示擔憂。原料價格上漲、數(shù)字化影視劇的不斷沖擊,讓皮影發(fā)展越來越緩慢。為了打破這一發(fā)展瓶頸,周樹飛大膽嘗試,并成功將這一傳統(tǒng)民間文化帶上了第63屆戛納電影節(jié)。

如今,皮影已經從表演藝術慢慢擴大到家居藝術裝飾中來,周樹飛希望,來自生活、來自民間的皮影,最終能夠回歸生活,回到民間,持久散發(fā)出自己的魅力。

從前以編筐為“恥” 現(xiàn)在以編筐為榮

固安柳編代表性傳承人 張萬富

曾幾何時,柳編在農村中隨處可見,家家戶戶都有它的蹤影;而今,城中孩童卻不知柳能編物。但在固安柳編非遺傳承人張萬富的努力下,柳條編織物也能成為藝術品,并遠銷國外。“曾經我因為自己是編筐的而抬不起頭,但現(xiàn)在我以自己是編筐的而很自豪。”

在河北固安,曾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從事柳編及相關產業(yè),而如今,據(jù)張萬富介紹,僅余不到百人在堅持,而這里還有多一半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張萬富眼里,柳編更是祖輩傳承下來的一門手藝,為了讓老手藝適應新時代,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再創(chuàng)新是張萬富不變的信念。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固安柳編,張萬富在抖音注冊了“非遺柳編萌大叔”賬號,“緊跟潮流,通過直播讓柳編重新進萬家”。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張茜琦

右側廣告

本網(wǎng)站所有內容屬北京商報社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報總機:010-64101978 媒體合作:010-64101871

商報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和平里西街21號 郵編:100013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010-82011988)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276691 舉報郵箱:bjsb@bbt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08003726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45556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22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