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周刊 > 財經 > 基金

助力公募FOF 基金公司搶灘智能投顧

出處:基金周刊 作者:記者 王晗 網編:尹文武 2017-10-25

隨著人工智能在投資領域應用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加大對智能投資組合產品的布局力度。近期,大成基金與徽商銀行、盈米財富合作推出的資產配置組合“大成守望者”正式在徽常有財天機智投平臺上線。

據了解,“大成守望者”組合網羅中美核心股指,分別選取大成核心雙動力、大成中小盤、大成標普500、大成納斯達克100 4只基金進行組合投資,并采取風險均衡配置策略,以分散風險。

所謂“智能投顧”,也可被稱做機器人投顧、智能理財、自動化理財等。是利用大數據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智能化算法,根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水平、預期收益目標以及投資風格偏好等要求,運用一系列智能算法,投資組合優(yōu)化等理論模型,為用戶提供投資參考,并監(jiān)測市場動態(tài),對資產配置進行自動再平衡,提高資產回報率,從而讓投資者實現“零基礎、零成本、專家級”動態(tài)資產投資配置。

事實上,目前國內不少基金公司選擇主動擁抱人工智能,除了大成基金外,天弘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等均已在人工智能領域展開布局。天弘基金已于2016年設立了智能投資部,負責資產配置、大數據研究、指數基金和FOF等方向。嘉實基金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合作建立了聯合培養(yǎng)博士后的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投資和大類資產配置。

不過由于技術人才缺失等原因,智能投顧產品并未能流行開來,盈碼基金研究員楊曉晴表示,智能投顧想要得到投資者的廣泛認可需用業(yè)績說話,國內的智能投顧還處于培育階段,其模式與有效性還需不斷完善和提高。如在近期熱點頻繁輪動的A股市場,更注重分散化的智能投顧產品,在收益表現上則遜于大盤和公募基金;另一方面,智能投顧還面臨監(jiān)管滯后的問題,一些市場亂象也頻頻引起爭議;此外,智能投顧產品相對頻繁調倉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產品收益。

部分智能投顧對于投資顧問的服務本質并沒有很好地履行,在某些方面,比如信息收集和更新、設計資產配置方案、業(yè)績展示和行為指導等方面十分草率,更像是打著智能投顧的名頭在從事傳統的基金銷售業(yè)務。部分銀行、第三方代銷和基金公司之間合作,投資者在投資模型并不透明的情況下,也很難搞清購買的基金產品是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還是在利益相關的情況下強行推薦的產品。大泰金石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驊補充道。

從產品本身來看,有業(yè)內人士把智能投顧叫做“私人定制的FOF”,認為公募FOF、智能投顧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在風險管理上兩者殊途同歸,一定程度上可相互替代。那么隨著公募FOF面世,智能投顧的資產配置地位是否受到了威脅?

對此楊曉晴認為,公募FOF與智能投顧二者相輔相成,都是提供一種以公募基金為主投標的的資產配置服務。公募FOF是被嚴格監(jiān)管的金融產品,其募集、托管、運行、風控等各方面都是被監(jiān)管約束的,市場認可度更高;而智能投顧是目前主要由管理人或第三方提供的一種服務,由于監(jiān)管的滯后,其操作起來靈活性更大,但隱患也較多,而且相對公募FOF其缺乏更專業(yè)的主觀判斷。智能投顧先于公募FOF而出,對投資者起到了資產配置教育的作用,這也助推了公募FOF的推廣,而公募FOF產品也為智能投顧提供了新的配置標的。

北京商報記者 王晗

右側廣告